提到群眾集資  crowdfunding,最先想到通常是國外的 KickstarterIndiegogo,或台灣的 flyingV。但對於藝術家或創作者來說,也許可以考慮專注於內容創作的平台 Patreon,或是台灣的  PressPlay

 

patreon.jpg

 

Patreon 是專為「內容創作者」而設計的群眾集資平台,成立於 2013 年。創辦人是  Jack Conte 和他大學室友 Sam YamJack Conte 曾說「如果挨餓的藝術家們無法變得富有、出名,Patreon 就是要填起這道鴻溝。」

 

訂閱模式支持創作者

Patreon 和前述 KickstarterIndiegogo 平台最大不同在於募資方式:Kickstarter 等是一次性集資,提案者在一定時間內募足所需目標金額。

Patreon 則是採訂閱模式,定期贊助的方式,週期可以採取集數、每月、每週或是自訂,例如「每一篇文章贊助 x 元」、或「每個月支持 x 元」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者,成為他們持續創作的動力,而 Patreon 平台向提案者收取 5 % 的手續費。

美國演員 Amanda Palmer ,也是  Patreon 的創作人,曾用愛情來說明 Kickstarter Patreon 間的差異:「贊助 Kickstarter 的專案好比一場約會,而贊助 Patreon 是投入一段感情。」兩者基於信任,相信提案者守承諾,將成果帶給贊助者。

Patreon自我介紹的影片

 

亞洲第一個第一個「專為內容創作者設計」的集資平台 PressPlay

除了國外的 Patreon,臺灣在 2016 2 月,第一個「專為內容創作者設計」的集資平台 PressPlay 也正式上線。PressPlay 前身是 HereO平台。過去,HereO 以音樂相關的群募專案為主,執行專案過程中,開始對自身定位感到困惑,而思考著轉型。

PressPlay 執行長林鼎鈞在數位時代的訪問中指出,現在大部分群眾募資平台都是  1.0 模式,對平台來說很辛苦,因為一次性集資,取決於市場成熟度。而  HereO 原本鎖定的硬體群眾募資,林鼎鈞表示,「沒有大量人力、資金和硬體廠商支援,會發生泡沫化的情況!」

如果要完善整合供應鏈、新創團隊,不讓出貨大延遲的話,必須花很多時間,可執行的案子少,並且要周全設計師的心情、想法、製造、品管、品檢、銷售端變動,並不是那麼好做。

於是,HereO 蛻變成 PressPlay,確立了自己在群眾集資界的平台形象:「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主打訂閱式集資,讓贊助者可以定期定額地支持提案者,並獲得獨家的回饋項目。

比起專案型集資著重於集資金額是否達標,訂閱式集資更在意的價值是:提案者與贊助者之間的距離有沒有拉近;相較於路過順手按讚的網友,忠實粉絲與內容創作者的互動會更深刻、更獨特。

此外,PressPlay 整合 「集資平台」、「品牌經紀」、「媒體拍攝」等三大服務,積極為內容創作者媒合所需資源、拓展曝光管道,期許能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加速器」;目前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有近百萬人按讚的搞笑團體「這群人」,就是由 PressPlay 簽下獨家經紀約。

在  PressPlay 平台集資會抽取10%服務費,再加上金流2.5%,等於集資100元,創作者實際上可以拿到87.5元。

 

推薦連結

PatreonRecurring funding for artists and creators

PressPlay: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的集資平台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來由於自己會花部分時間創作,周遭也有朋友長期從事攝影和插畫等的純創作,就是單純創作,沒有任何目的。

這個月來開始思考藝術家(或說 創作者)如何自己賣作品,藝術行銷該怎麼做?給自己訂下每周寫兩篇相關的文章,並且實作,為自己和朋友的創作找出口,畢竟作品有人欣賞是件開心的事啊!若能進而以創作為生,照自己的節奏來生活,那也很有趣!
 

2016062910474063-c.jpg

 

上個月和自己接案多年、從事創作的朋友聊天,提到這問題,他就說創作和賣東西的人,不能是同一人。我心想:天底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只有在於怎麼做而已。

而且我很好奇網路盛行對整個藝術市場帶來哪些衝擊?是否整個藝術市場走向更透明開放?當中是否催生新的機會?群眾募資對整個藝術市場的影響?藝術電商的現況?

寫這篇文章時,剛好在博客來看到這本書:1人藝術無限公司:我是藝術家,我自己賣作品!個人創意事業營生指南,摘錄其中一段:

「許多藝術家都曾在『想要以藝術謀生』和『相信它可能實現』這兩種心態之間緊張拉扯。但他們每一個人也都在經驗中學會,成為藝術家是一項可行的事業抉擇。事實上,網際網路創造的潛力與可能性,已為現職藝術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藝術家可以透過 Etsy、Big Cartel 等網路開店平台和市場接觸,以出售自己的作品。而Twitter、Facebook 和 Pinterest 之類的社群媒體,也讓你更容易展示創作,並進而受到注目。」

是啊,網路確實為藝術家帶來發展機會,問題是該如何整合運用這些平台,為自己發聲,進而帶來收入。除了上段提到網路開店平台和社群媒體外,我覺得群眾募資,甚至自己出版電子書都是很好的通路。

Born in Rio 的作者 Cassia Peralta 在訪談中,說明她從創作到榮獲巴西文學獎的過程,「我用 Amazon 推出的隨選印刷服務 Createspace 出版自己的小說,同時還在 Kindle 平臺上出版電子版。從專案啟動那一刻起,我就需要同時兼顧這本書的創作和營運。」

「比如,我定下了每天寫 700 字的目標,並用電子製表軟體記錄重大進展。我在九個月之內就完成了整個故事的創作;幾個月之後它在全世界出版;不到一年的時間,也就是2012 年,我榮獲“巴西國際文學獎”( Brazilian International Press Award in Literature )。」

「當然,這本書能夠成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我相信自己。同時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寫一本書,帶領我的讀者一同進入激動人心的巴西之旅。當然這肯定不是我成功的唯一原因。事實上我不僅華麗轉身成為一名作家,還激發出了自己隱藏在藝術性背後的創業精神。冒險,是這本書成功的關鍵。」

至於藝術家如何運用群眾募資平台呢?在下篇文章會討論這個問題,除了 Kickstarter、Indiegogo 以外,也許 Patreon 是更好的選擇,台灣類似 Patreon 的平台,則是 PressPlay

 

推薦閱讀

- 藝術創造與商業運作:在這個時代可以共生共榮

- : 1人藝術無限公司:我是藝術家,我自己賣作品!個人創意事業營生指南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