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群眾集資  crowdfunding,最先想到通常是國外的 KickstarterIndiegogo,或台灣的 flyingV。但對於藝術家或創作者來說,也許可以考慮專注於內容創作的平台 Patreon,或是台灣的  PressPlay

 

patreon.jpg

 

Patreon 是專為「內容創作者」而設計的群眾集資平台,成立於 2013 年。創辦人是  Jack Conte 和他大學室友 Sam YamJack Conte 曾說「如果挨餓的藝術家們無法變得富有、出名,Patreon 就是要填起這道鴻溝。」

 

訂閱模式支持創作者

Patreon 和前述 KickstarterIndiegogo 平台最大不同在於募資方式:Kickstarter 等是一次性集資,提案者在一定時間內募足所需目標金額。

Patreon 則是採訂閱模式,定期贊助的方式,週期可以採取集數、每月、每週或是自訂,例如「每一篇文章贊助 x 元」、或「每個月支持 x 元」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愛的創作者,成為他們持續創作的動力,而 Patreon 平台向提案者收取 5 % 的手續費。

美國演員 Amanda Palmer ,也是  Patreon 的創作人,曾用愛情來說明 Kickstarter Patreon 間的差異:「贊助 Kickstarter 的專案好比一場約會,而贊助 Patreon 是投入一段感情。」兩者基於信任,相信提案者守承諾,將成果帶給贊助者。

Patreon自我介紹的影片

 

亞洲第一個第一個「專為內容創作者設計」的集資平台 PressPlay

除了國外的 Patreon,臺灣在 2016 2 月,第一個「專為內容創作者設計」的集資平台 PressPlay 也正式上線。PressPlay 前身是 HereO平台。過去,HereO 以音樂相關的群募專案為主,執行專案過程中,開始對自身定位感到困惑,而思考著轉型。

PressPlay 執行長林鼎鈞在數位時代的訪問中指出,現在大部分群眾募資平台都是  1.0 模式,對平台來說很辛苦,因為一次性集資,取決於市場成熟度。而  HereO 原本鎖定的硬體群眾募資,林鼎鈞表示,「沒有大量人力、資金和硬體廠商支援,會發生泡沫化的情況!」

如果要完善整合供應鏈、新創團隊,不讓出貨大延遲的話,必須花很多時間,可執行的案子少,並且要周全設計師的心情、想法、製造、品管、品檢、銷售端變動,並不是那麼好做。

於是,HereO 蛻變成 PressPlay,確立了自己在群眾集資界的平台形象:「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主打訂閱式集資,讓贊助者可以定期定額地支持提案者,並獲得獨家的回饋項目。

比起專案型集資著重於集資金額是否達標,訂閱式集資更在意的價值是:提案者與贊助者之間的距離有沒有拉近;相較於路過順手按讚的網友,忠實粉絲與內容創作者的互動會更深刻、更獨特。

此外,PressPlay 整合 「集資平台」、「品牌經紀」、「媒體拍攝」等三大服務,積極為內容創作者媒合所需資源、拓展曝光管道,期許能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加速器」;目前在 facebook 粉絲專頁上有近百萬人按讚的搞笑團體「這群人」,就是由 PressPlay 簽下獨家經紀約。

在  PressPlay 平台集資會抽取10%服務費,再加上金流2.5%,等於集資100元,創作者實際上可以拿到87.5元。

 

推薦連結

PatreonRecurring funding for artists and creators

PressPlay:專為內容創作者而生的集資平台

arrow
arrow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