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麥可的「數字DNA」和傳統算命:紫微斗數、八字等的差異

 

我學習「數字DNA」兩年多,和朋友聚會聊天時,有時會為朋友解析他們的數字,常被問到:心靈麥可的「數字DNA」和傳統算命,如紫微斗數、八字等有什麼差異。我現在就整理如下,給還不認識心靈麥可的朋友一個參考:

 

ScreenHunter 144.jpg

 

小提醒:「數字DNA」課程記得認明兩岸三地正宗始祖:心靈麥可,就不用擔心被騙,和學到完全沒有邏輯和搞不清楚的東西。唯有分低階和高階,要多投資自己,多一點時間去印證,唯高階課程免費,絕對讓你物超所值。總體來說,心靈麥可的「數字DNA」與傳統算命:紫微斗數、八字等的最大差異在於:數字DNA強調的是獨特性、自我對話和改變命運,而不僅僅是被動接受命運。同時突破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卻不同命運和個性的原因,是新時代最適合每一個人拿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透徹自己且相當有邏輯的自我對話工具。

有網友詢問「數字DNA」課程如何報名?附上連結給大家參考:心靈麥可的「數字DNA」課程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為什麼「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心靈麥可的數字DNA告訴你關鍵

 

韓寒電影《後會無期》裡有句台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描述出社會的真實寫照,許多人都曾感受這樣的無奈,我們這一生聽過許多的道理,甚至看到很多勵志書籍,也上過心靈課程,卻很少有人過得好這一生。
 

以我自己為例,讀篇不錯的文章、看本不錯的書、上了心靈課程,或者聽了勵志的演講,內心澎拜,覺得自己領悟了,未來一片美好。結果,幾天之後,又回到原先的狀態,沒有什麼改變。或者即使短時間內做到了,卻無法長久堅持,沒多久又打回原形,為什麼呢?真正的關鍵是什麼?難道我的人生只能這樣嗎?我內心一直存著這些的疑問。
 

直到前年有機會上了心靈麥可的「數字DNA」,我才找到答案。原來我們都為自己設計了一個生命劇本,生命劇本裡有個影響一個人走向負面的「業障宮」。
這個「業障宮」掀起了生命裡的驚濤駭浪,設定了我們錯誤的習性和思維,然後讓我們用〝自我〞和〝偏激〞的角度對待自己的人生,之後並開始引爆一切的愛恨情仇和貪婪的慾望,是讓生命出現問題的關鍵。

從我的「數字DNA」來看,我業障宮落到7有7分,強度非常的高,7最大的問題是不信任自己和他人,否定自己和他人。尤其是發現自己愈來愈接近成功時,就會開始產生逃避的心態,認為成功只是暫時的,目標未達到又去尋找下一個機會,會輕易放棄工作和得來不易的機會。這段話根本切中我過去20多年職涯的寫照,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活在這樣的「程式設定」迴圈中,難怪了無出期。

心靈麥可花了30年推演出來的「數字DNA」,其邏輯性非常強,且都是以〝源頭論〞為中心,破解一個人為何一再重踏覆轍的原因。原來物質界的一切設計都是相對的,這個目的就是為了讓靈魂體驗,如同有高就有矮,有美麗就有醜陋,透過對比讓我們覺知靈魂的樣貌與真實。來物質世界有多受限,就代表靈性世界有多無限和自由。

 

而要破解為了體驗而設計出來的假象,必須先找出自己在生活當中的習性是什麼,一旦找出來了,就如同玩網路遊戲一樣,代表你已經過關了,知道被設定的程式是什麼了,接著因〝理解〞而〝放下〞,接著生命就會自動朝還原的路線邁進。沒有認清上述的問題,生命只會重踏覆轍,信什麼教、上什麼課,到哪裡都一樣!

 

我驀然回首自己的過往,在當主管時是這樣,到了自己當老闆時,竟然還是一樣逃不了業障宮7的設定,總在接近成功時候,又來個急轉彎,卻不清楚為何會這樣。學了「數字DNA」之後,我開始面對我業障7的問題,按照心靈麥可教的交付給源頭,心中開始出現強大的平安,並愈來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吧
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人真正在乎你
那就是你自己(高我和內在小孩)
你只能自己救自己
透析自己的數字DNA
自己就是自己的導師

更深入認識「數字DNA」課程:公關公司說服3年 心靈麥可公開獨家「數字DNA」學課程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對啊,就是嫌你窮才分手的啊 !「數字DNA」揭露秘密

 

幾年前在新浪看到一篇這標題的文章:「對啊,就是嫌你窮才分手的啊 !」,印象深刻,沒想到這句話的情節硬生生就發生在我表弟身上,女方很直接跟他說了這樣的話,結束6年的感情。

 

我很好奇女方的數字DNA,於是問了我表弟,女方業障宮是8,8數是最不適合落入到業障宮的數字,而且她業障宮8有8分,8是代表財富和權力的數字,業障宮坐8數的人,比較容易有好大喜功和自尊面子放不下的問題,會攀附權貴,向成功者靠攏,看不起能力和條件差的人。

 

我表弟是個生活簡單平凡、腳踏實地的上班族,分手主因是因為女方要他拿出積蓄,去做高獲利的投資,我表弟不願意,才引發爭執而分手。事實上,這不是女方第一次做這方面的投資,之前的投資都血本無歸。

 

業障宮坐8數的人容易輕信有權勢的人而做出錯誤的投資和決定,最後落得負債和一事無成的下場,不夠踏實和不願誠實面對自己的就是業障宮坐8數者。只能說學會數字DNA,解析自己,在亂世中為自己提供最佳保護!

 

補充說明: 收到好些網友詢問如何算自己的業障宮,在這裡提供課程網址,因為自己就是自己的導師,自己的業障宮只有自己面對了才有解,心靈麥可的數字DNA 課程請點選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談到藝術電商平台,一定要聊聊 Kickstarter,畢竟這平台的初衷就是為了幫獨立電影人、音樂家等缺乏資金的藝術家成立的。Skate’s 在  2015 年的報告中,就把 Kickstarter 視為最重要的藝術電商之一。

 

kickstarter00.jpg

 

Kickstarter 是在  2009 年  4月上線,網站定位非常明確:創意專案的募資平台(Funding platform for creative projects),媒合好創意和資金。與傳統畫廊、經紀人模式不同,藝術家直接與買家溝通,清楚買方與資金的來源,是一個具有效率的注資方式。

截至  2016 年  月  13 日,在 Kickstarter 上,單是「Art」分類下,就有  萬多件募資案,募資成功率是 40.64%,是僅次於舞蹈、劇場、漫畫和音樂之後第五高的成功集資率,成功募資金額約 5,900 萬美元。

這股力量會逐漸顯現,進而擴大影響到整個藝術市場。因為  Kickstarter 線上贊助者就有  1100 萬多人,多次贊助者就有  360 萬人,推估應有  300 萬人曾經贊助過藝術類(Art)專案,與傳統藝廊等客群相比,這群人贊助專案會偏向單純發自內心的喜愛,比較不是因為專案考量、投資性質、虛榮心等。

表中顯示 Kickstarter 從開站到  2016 年  月  13 日,各分類募資專案總數、金額以及募資成功比率。

 

kickstarter.jpg

Source: Kickstarter

 

那身為藝術家的你該如何做呢?Kickstarter 歡迎各種領域的創意,就是上表中列出的領域,音樂、電影、藝術、設計、劇場、漫畫、舞蹈等,遊戲規則也很簡單,不要以慈善名義發起專案,但 Kickstarter 歡迎非營利組織在上面發起創意專案。

但對台灣使用者比較麻煩的是:針對專案發起人的身分,Kickstarter 目前仍有限制,目前開放的國家: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澳洲、紐西蘭、荷蘭、瑞典、丹麥、挪威、西班牙,以及  2015 年開放的德國、法國、奧地利、盧森堡、義大利、瑞士、比利時等後,Kickstarter 在最近透露,他們即將開放新加坡、香港居民提案,成為亞洲地區最先開跑的兩個城市!

在此之前,若上述這些國家外的群眾要提案,必須先取得美國或歐洲的身分證明或公司註冊與銀行帳號,才能通過 Kickstarter 的提案審核。因此,有些團隊轉向限制較低的 Indiegogo

Indiegogo Kickstarter 同樣是全球性的群募平台,專案的差別:Crowdfunding Formula 這樣解釋 ,大致上,Kickstarter 有較多的音樂、藝術、影像、酷奇、自造類專案,而 Indiegogo 上則有較多的中小企業、公益型、具爭議性質的提案。

如果你想在 Kickstarter 上發起專案,但不知該如何做,歡迎留言給我,一起來討論。

 

推薦連結

Kickstarter 的一些統計數字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之前文章我們討論一些熱門的藝術品線上銷售平台,但除了這類平台以外,藝術家還可以透過「藝術家信託基金」(Artist Pension Trust簡稱  APT),獲得更好的保障。

成立於 2004 年,藝術家信託基金 APT 由實業家 Moti Shniberg 和經濟學家  Dan Galai 共同創立於紐約,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基金之一,也是全球首家專門為新生代及成功藝術家創辦的長期投資信託公司。

 

apt.jpg

 

運作模式:藝術家20年內投入20件作品

和其它藝術基金不同,藝術家信託基金的投資人都是藝術家,他們貢獻的不是錢,而是藝術品。基金會中的藝術家將作品的經營管理權委託給  APT,將在  20 年內投入  20 件作品到  檔基金之一。

每售出一件作品,72% 的銷售款項會回饋藝術家:其中,40% 將會全歸售出作品的藝術家,32% 將會被分發於基金裡的所有其他藝術家,剩餘的  28% 將作為機構的運營經費。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售出,基金會中的其他藝術家都將受益。

APT一共設有8只區域基金,分別設在紐約、洛杉磯、倫敦、柏林、墨西哥、孟買、北京、杜拜。還有一支全球基金——  APT 環球一號。每一個區域基金會的容量是  250 位元藝術家。評審會經過嚴格的篩選,從申請名單中選出符合條件的藝術家加入基金會。

 

百人策展團隊對申請者進行甄選

為確保作品品質,APT 特別設置由全球  100 位頂尖策展人組成的策展團隊對申請者進行甄選,每年甄選出的  500 位藝術家僅為申請總數的  5%。名單上包括:分別獲得  2009年、2010年、2011年特納獎的理查·賴特(Richard Wright)、蘇珊·菲力浦斯(Susan Philipsz)、馬丁·博伊斯(Martin Boyce),以及榮獲  2013 年迪拜沙迦雙年展獎的瓦爾·莎娃科基(Wael Shawky

目前 APT 擁有  2000多名藝術家,包括知名藝術家如:羅貝托·庫奇(Roberto Cuoghi)、廉姆·吉列克( Liam Gillick )等,以及知名度略低的藝術家,「藝術品均價在  5000 到  10000 美元之間。」 菲力浦斯拍賣行前總經理布魯克·哈澤騰(Brook Hazelton)透露,他現在擔任該信託的銷售顧問。

 

創立初衷

 

APT 創辦的初衷:客觀而言,總有一些藝術家會取得成功,另一些出不了頭,他們缺乏長期財務保障,我們在全世界都看不到處理這個問題的做法,APT 就是要填補這塊空缺,讓他們都能夠透過為退休做儲蓄,來分散風險。

透過藝術信託基金的形式,藝術家們可以分享集體成功帶來的收益,這對未成功的藝術家來說尤其是件好事:對那些正處在成長期的藝術家而言,至少可以保證基本的收入來源。

而對那些相對成功的藝術家來說,也並不只是一個單向地救助未成名藝術家的「慈善活動」,因為大多數藝術家都是典型的自由職業工作者,或者從事不穩定的職業,傳統意義的勞保退休金計畫對他們並不適用,APT 提供給藝術家的服務,正可以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退休保障金。

APT 模式被國際主流媒體譽為迄今為止最有創意的藝術金融投資計畫,突破傳統的藝術生態和市場。結合藝術和金融投資,讓藝術家進行長線投資。運作的團隊透過策劃展覽和出版等來宣傳和推廣這些作品和作者,並且可能租借給美術館或者畫廊,盡可能避免不利市場因素的影響,從而獲取經濟價值來回報藝術家。

異於目前的藝術投資基金和畫廊的常規運作,APT 藝術信託基金的設計是最有益於藝術家的長線運作方式。一方面,藝術家繼續保持和畫廊界日常的合作,可獲得目前藝術市場對他作品的認同的市場價格;另一方面,他平均每年給自己保留一件作品,交給  APT 管理和宣傳,以便在未來以遠高出於目前市場值的價格出售,這樣,既維持目前的正常收入,又不完全受制於短線藝術市場的局限。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iconx 針對線上藝術平台,列出40大的排名,點此連結可查看完整排名,包括傳統拍賣業和純電商,前者像佳士得  Christie’s LIVE 和蘇富比  Sotheby’s BIDnow,分別名列第一和第四。純藝術電商  ArtsyPaddle8Auctionata 和  Artnet Auctions 等網站。

 

christie.jpg

 

在此我們從中挑選8家平台,做進一步的介紹:

 

Christie’s Live 佳士得

傳統拍賣公司龍頭老大:佳士得和蘇富比對線上拍賣平台都抱持積極開發投入的態度。以佳士得來說,2006 年就推出「Christie’s Live」現場直播佳士得全球拍賣實況,買家可以在平台上直接出價,與現場同步競標。

2010 年推出手機平板  app,讓買家可以更方便掌控訊息。Christie’s Live 把線上參與者導入拍賣現場,提升參與拍賣的人數。2012 年開始推線上限定拍賣會「online-only sales」,規劃價位較親民的設計家具、名流物品等,也推出馬諦斯、安迪沃荷專區,藉此提高線上平台的重要性,也拉高線上出價金額。現在每年有80場線上拍賣會。

佳士得藉由線上拍賣也發現:一些表現不佳的類別,例如日本畫、畢卡索陶瓷作品、中國瓷器等,在線上拍賣上更有效益和利基性,為佳士得開啟新市場。2015年佳士得線上交易達美金  1.62億元,「online-only sales」來自全球174個國家,45%的新買家年齡低於45歲。

 

Saatchi Art 

領頭的線上藝廊之一,提供藝術諮詢服務,目前線上提供來自  100多個國家,超過  6萬名藝術家的  50多萬件原作,包括畫作、雕塑品、攝影作品等。

Saatchi Art 平台讓藝術家可以上傳作品、直接販售,交易方式、作品運輸則由網站控管,並提供作品7天「鑑賞期」的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 Saatchi Art 邀請全球知名美術館策展人一起為 Saatchi Art 策畫線上展覽,把美術館、畫廊的策展概念融入線上,整個平台結合了社群、電商機制和策展。20152月,Saatchi Art 添增「Make An Offer」機制,讓有意購買的收藏家向藝術家出價。

整體來說,Saatchi Art 的經營是成功的,每月交易額增長,2015 年總交易額為  1,200 萬美金。

 

Auctionata

Auctionata 2012 年成立於德國柏林,是家口碑不錯的純線上拍賣公司,在柏林和紐約每周進行數次網路拍賣直播,提供買家線上同步競標。

有完整、權威的認證書,還提供估值、鑑定、修補等業務。最特別的是  Auctionata 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有數百位鑑定專家承諾對其拍品作出正當評價。走高檔路線,希望搶蘇富比、佳士得的生意。

Auctionata 2014 年交易總額達  4,100萬元美金,2015 年交易總額再創高峰,達  9,000 萬元金,成為德國最大拍賣公司。

 

Paddle8  

成立於  2011 年,總部在紐約,在倫敦和洛杉磯有分公司。Paddle8 是家純線上拍賣公司,拍品包括藝術品、設計品、收藏品、鐘錶和珠寶,以 100010萬美金中等價位為主。

Paddle8 的每件拍品會經過專家或第三方審核過,也引進線上五個工作天內,拍品免費鑑價服務,讓買賣雙方更容易達成交易。目前 Paddle8 的收藏家社群超過50萬名會員,透過  iPhone app 的交易超過總交易筆數 30%,和去年相比,本季透過 iPhone 拍賣成交金額成長 20%

Paddle8 擅長慈善拍賣,主要營運模式是向銷售的機構收取佣金,通常為整個銷售過程產生金額的10%

 

Artsy  

2009 年成立於紐約,由藝術市場教父 Larry Gagosian、Google 前 CEO Eric Schmidt、Twitter 共同創辦人 Jack Dorsey、Paypal 共同創辦人 Peter Thiel 等投資,2012年正式上線,提供全球藝術品檢索與銷售服務的線上交易平台,儼然有種藝界Google的架式。

 

artsy.jpg

Source: Artsy

 

這平台整合世界知名美術館、畫廊、藝博會與拍賣會的藝術品資訊,同時進行線上藝術教育,收錄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等25萬件作品的資訊,擁有 4 萬多筆藝術家資料,並與蘇富比拍賣行及數十個國家的藝術機構合作,已串連全球 400 間博物館、全球 82 國的指標畫廊,是目前線上最大型的當代藝術資料庫,有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

就 Artsy 的定位來說,不是要成為線上藝廊,而是希望成為世界各地藝廊的線上推廣夥伴,為藝廊提供展示平台,潛在買家可透過平台聯絡畫廊、諮詢與購買藝術品,拓展業務。

根據 Hiscox 2016 年線上藝術交易報告,受訪者對 Artsy 平台體驗給予最高的評價,的確 Artsy 使用介面舒服、動線流暢、資料完整。此外,Artsy 還有好幾個好用的功能,例如分城市瀏覽當期展覽;「Art  Genome Project」可根據作品風格、主題等關鍵字分類去瀏覽相關作品;藝術史文章和高解析度圖檔下載得教育功能;使用 app 可以直接儲存最愛的藝廊或藝術家,取得新展覽通知。

我很喜歡「Fair Preview」線上預展,不用親自去藝博會現場,就可以直接預覽各大畫廊的熱門作品,直接透過 Artsy 連絡畫廊,詢問作品詳細訊息等。

盡管這樣,目前 Artsy 的收益上不穩定,主要收入來源包括藝廊訂閱月費,以及線上慈善拍賣的佣金。在2015年初,Artsy 公布的數據,2014 至 2015年,潛在買家透過 Artsy 洽詢畫廊的藝術品總價值高達 50億美金,較前一年成長4倍。

 

Rise Art   

成立於2010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2012年推出線上藝術租借和交易平台。Rise Art成立初衷:讓藝術品的交易更為簡單方便,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購買到合適的藝術品不容易,透過專業策展人精選作品,Rise Art 推出「先試再買」與「租借藝術品」的服務來解決這個問題。

 

rise art.png

Source: Rise Art

 

與大多數藝術電商不同的是,Rise Art 主要模式:跳過畫廊(但也有與畫廊合作),直接透過策展人,讓平台成為新銳藝術家進入市場的推手。藝術家可以直接透過平台申請、上傳作品,但不是所有藝術家都可在平台上販賣作品,而是透過策展人每周「策展式選擇」,推薦藝術家作品,維持平台上銷售的作品質量。

Rise Art 獲利模式以藝術品租金和銷售為主,每月最低只需要支付新台幣1千多元的租金,會員就可透過線上平台,租借藝術品。若是後續進一步購買,之前付的租金可以折抵購買的費用。

Rise Art 平台的分類很有意思,依據材質、風格和主題、尺寸、價位、租金等,協助買家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品,我試玩了一下,感覺像在 Zalora 網站選衣服。此外,Rise Art 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測驗,做了測驗後,系統可以知道你的喜好,了解應該推薦什麼樣的作品給你。

 

推薦閱讀

250 years of Christie’s: Bastion of art world winning at digital-only auctions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內容行銷無法短期見效,因為這些行銷訊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經營和內容鋪展,且多次與使用者對話,方才贏得客戶的心,也才看得出效益,因此很多人在操作初期,難免心生懷疑,擔心內容行銷只是個流行語 (buzzword),實際上換湯不換藥,撥開新鮮外衣,裡面還是傳統行銷的老路子。為了回應這些質疑的聲音,最近幾間市場研究機構分別針對內容行銷做出調查,調查結果都顯示,在同等的行銷預算之下,內容行銷無論在廣告投資報酬、網路造訪人數等方向都優於傳統行銷手法。

 

1. Kapost & Eloqua指出,內容行銷的投資報酬率比起傳統的付費搜尋機制,高出三倍以上。此外,領先採納內容行銷的公司比內容行銷後進者,網站流量高出七倍多。

2. Demand Metric 研究顯示,內容行銷比起傳統行銷,費用上可減少62%,但卻能創造三倍的潛在客戶。

3. Marketingprofs則在 2015 B2B Content Marketing Trends –North America報告中表示,受訪的B2B企業中,已有86%皆已開始採用內容行銷。

 

也許有人會問,傳統行銷也需要有價值的內容與顧客交流,既然如此,如何真正確認我已經開始進行內容行銷了呢? 在這裡想提醒的是,內容行銷是一個行銷策略,不僅只是提供「好的內容」,而是針對鎖定的對象提供「對的內容」。以下有幾點簡單的區別,幫助你更清楚界定內容行銷。

 

推力 vs 拉力 
傳統行銷使用的是拉力策略,盡量把產品的優勢推廣出去。內容行銷則採拉力策略,不直接談產品,而是利用對顧客有幫助的相關內容,吸引他們主動查詢或搜尋產品訊息,但一旦顧客有意願進入採購流程,拉力就要轉為推力,推使顧客盡快確認購買意願。

 

以產品為中心 vs 以顧客為中心 
傳統行銷慣常以公司或販售的產品為中心,但內容行銷則反其道而行,關切的是顧客,以及如何幫助顧客解決問題。所以你常會看到有些公司傳達的不是產品訊息,而是產業趨勢、或是如何解決產業挑戰的內容,藉此建立客戶的信賴感;同時也能避免一開口就是技術或產業專有名詞,嚇走哪些還不是很了解產業或產品的潛在客戶。

 

銷售vs 增加影響力 
行銷最終目的是將產品賣給顧客,但這樣的行銷手法往往吸引不了尚未有購買意願的使用者。內容行銷便是希望透過教育或娛樂的方式,引起這些人的注意。例如,以教育為目的的內容行銷,目的不是在推銷產品,而是分享一些訣竅或知識,來幫助使用者解決他們平常面臨的挑戰或問題,長期下來,你的產品或品牌開始為市場所熟知、被使用者信賴,也增加了影響力,自然就能進入顧客購買的首選名單了。

 

長內容 vs 短內容
傳統行銷偏向 “長篇大論”,例如一本產品型錄或一篇產業白皮書,一次完整呈現所有想傳達的訊息。內容行銷則常常是內容少一點,但很常利用簡易的圖表或短片,一次傳達一個觀點。但是沒誤會,長內容仍有它的必要性,它不僅幫助顧客更,有一份完整的素材會很有幫助,對於內容行銷來說,更是最重要的養分來源。以完整的內容訊息為中心,根據不同採購程階段 (例如還沒有具體需求、正在考慮購買、正在考慮品牌等階段),分拆出幾塊關聯性高的訊息一步步引導顧客完成採購流程。

 

舉例而言,我為我的產品做了一本電子書,內容完成呈現產品鎖定的市場、市場趨勢、產品優勢和比他牌的比較。與其一次性地曝光這本電子書,內容行銷操作則是將內容分成幾大塊,先把市場趨勢和市場定位等內容,寫成一篇短文談「未來需要的三大產業」或「常見的xxx缺點」,以此吸引那些尚未意識到他可能需要這項產品的人。

 

一旦他們展現興趣並點擊內容,就可以再進一步將電子書裏頭有關產品的成功案例或專家觀點等內容拆出來,發展成「成功案例: 五步驟解決顧客xxx困難」文章或「與專家對談」影音檔,在這階段,有些使用者真的缺乏興趣或購買動力,就會停止追蹤相關訊息,但有些使用者真的被引發興趣了,就會持續觀看,對於這些人,還可以繼續提供更進一步的內容,包括「XXX類型產品的十大特點」或是「成功案例」短片,當他們認真考慮購買哪個品牌時,此時就可以把產品優勢的推銷式內容端出來。

 

此外,這些片段式的內容,無論是一張圖表、一個影片或一篇短文,都更適合在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或blog等social media曝光,我們還能透過點擊率或按讚數、分享數等數字來評估哪些內容對於使用者而言最有趣,這將有助下一次的內容構思。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上篇文章,討論專為創作者設立的群眾募資平台 Patreon PressPlay,你也許會好奇線上交易這麼發達的時代,藝術市場透過線上交易的狀況呢?藝術電商有那些呢?誰是線上藝術交易霸主呢?社交網站在線上藝術交易扮演怎樣的角色?  

 

instagram artist.jpg

Source: http://www.blouinartinfo.com/

 

1. 拍賣成績衰退,但線上交易蓬勃成長

根據  Hiscox 2016 年線上交易報告, 盡管  2015 年拍賣成績衰退,線上藝術交易仍有  24% 的成長,達到  32.7 億美金,若依此成長軌跡,預估  2020 年可望達到  95.8 億美金的規模。同時也指出,線上交易  40%流量來自行動裝置,24%下標來自行動裝置,32%買家使用平板或行動裝置購買。

 

2. 買家透過社交媒體找到藝術品,已超過藝廊和博物館

線上藝術交易平台  Invaluable 針對美國的客戶的調查,22.7%會透過社交媒體找到藝術品,已經超過藝廊和博物館,尤其是年齡  18到  34歲的千禧世代,這族群超過一半的比例會線上購買藝術品,主要使用的社交媒體是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但線上購買藝術品和購買其它產品動機大不同,千禧世代的藝術品買家高達  92%會購買是因為「某種感覺」(“some kind of feeling”),訴諸情感將是賣方透過社交媒體的溝通重點。

 

3. Instagram 為藝術市場轉移到電子商務推波助瀾

長久以來,藝術圈的交易和關係以「現場」為主,所以會有畫廊、美術館、藝博會等。但消費習慣的改變,線上購買藝術品逐步成長,Instagram在其中產生哪些影響呢?

實際去深入了解  Instagram 上的藝術家,相較於傳統的現場交易,Instagram 為藝術提供平易近人的平台,尤其對口袋不夠深,但對藝術有熱情的年輕買家,透過  Instagram,可以不帶偏見地去找到和評估藝術品,不受藝評或藝廊的宣傳影響,買家可以和個別藝術家取得連結,也許是某種情感上的連結,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品。

對藝術感興趣的你,不妨看看這篇  Blouin Artinfo發表的「2016Instagram 10大必追的藝術家」。

從全球市場來看,線上藝術交易,成交價位較低,通常是低於 $10,000 美金,這項特點,也許將為藝術市場帶進新的客層,更多的跨境交易。

 

4. 線上藝術交易平台:傳統拍賣業和純電商並列

Hiconx 針對目前線上藝術平台,提供一份  40大的排名,其中有傳統拍賣業,像佳士得  Christie’s LIVE 和蘇富比  Sotheby’s BIDnow,分別名列第一和第四。

名列第二的  Artsy 則是由世界頂級畫廊高古軒和谷歌執行長埃里克.施密特等投資,2012年正式上線,是頗受矚目的一家藝術品交易平台。這平台收錄包括繪畫、攝影、雕塑等多藝術門類的幾十萬件作品,並與蘇富比拍賣行及數十個國家的藝術機構合作,有進軍中國市場的計劃。

名列第九的  Auctionata,是家口碑不錯的是德國線上拍賣行,在柏林和紐約進行網路拍賣直播,有完整、權威的認證書,還提供估值、鑑定、修補等業務。最特別的是  Auctionata 引入了第三方評估,有數百位鑑定專家承諾對其拍品作出正當評價。走高檔路線,希望搶蘇富比、佳士得的生意。

 

5. 線上藝術交易平台分布與實體藝術市場相符

若從全球市場來看,線上藝術交易平台的分布和實體藝術市場相符,主要集中於美國、英國和中國,美國紐約和加州是主要集中地,中國則主要集中於北京,上海次之,再其次則是浙江。

 

6. 「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為數位藝術作品提供標記

保護智慧財產權,是藝術家關注的話題。傳統的智財權保護方式,往往效果不佳,因為,必須要有公信力的中介參與才算完成,而且無論是在登記、註冊,還是發行和銷售的過程中,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才可以完成。

使用區塊鏈技術,不需中介參與的情況下,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完成智財權的保護,還能夠進行數位資產的發行和銷售,藝術和區塊鏈會是絕妙的組合。

2015年成立於德國柏林的 Ascribe 以「區塊鏈」技術為數位藝術作品進行標記的服務,記載作品所有版數的分享、交易紀錄,保障藝術家的智財權。

 

8. 藝術品的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在近幾年來頗為盛行,應用在藝術品方面呢?

澳洲為支持繪畫藝術工作者創作,在1980年設立藝術銀行,是非營利組織,但一開始就建立商業模式。藉由募款來收藏年輕創作者的畫,然後透過「出租」創造價值。

台灣也有藝術銀行,文化部主辦,國立臺灣美術館執行。運作方式則是藝術銀行以公開徵件方式購入國內藝術家作品,並鼓勵政府單位、民間企業、法人團體承租作品,於各類公共空間展出,藉此創造價值。

線上藝術平台方面,Vastari 是成立於 2012年的會員制平台,連結美術館和收藏家,讓美術館從收藏家的收藏中,找到適合借展的物件,更發揮藝術品的使用價值。ar:t:icurate 成立於 2015年,結合群眾募資(crowdfunding)、共創、共享的概念,讓平台使用者在藝術家創作的過程中,提供資金贊助,並共享銷售成果。

 

推薦閱讀

Hiscox 2016年線上藝術交易報告

Invaluable 美國人對藝術的態度調查

Hixcox 2016年線上藝術平台排名

區塊鏈與藝術:2015年使用區塊鏈的5個藝術項目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了解你的顧客嗎? 他是誰? 從事甚麼職業?家庭組成有哪些人?他關心的議題? 他的休閒興趣是甚麼? 若能了解這些細節,與顧客溝通互動時會更有效果。舉例而言,如果你的顧客是一群喜歡DIY的人,那麼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教學內容,就更易引起他們的興趣;此外,了解顧客有助於洞察他們的需求,進而提供打動人心的服務或產品。

 

相反地,如果沒有特定對話對象,你的內容訊息無論設計再精美,都將如石頭沉入大海,不能激起半點浪花。因此,操作內容行銷,首要作法就是先揣摩顧客的形象和角色 (Building Customer Persona)。

 

以B2B科技產業為例,這些產業主要鎖定的顧客/使用者是工程師,試著揣摩工程師的特性後,發現: 「他們在乎產品的功能特性,他們工作重點是設計產品、解決問題,他們喜歡且習慣接收的素材是規格說明書、圖表、操作手冊、以及任何新知識,而他們的人格特質則偏向內向、有效率。」因此,舉凡「如何捍衛你的工廠資安」或「五大招式提高網路可靠度」等解決問題的內容,正好與他們的工作息息相關,他們便會主動關心或點擊相關內容。

 

除了工程師,採購經理在採購流程中往往也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打動他們,讓他們把我們納在供應商名單,也是一個挑戰。這些採購經理最關心的一件事就是:「清楚要採購哪些產品、要去哪裡採購、要和哪個供應商合作,同時能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可靠度。」這些採購經理不一定擁有足夠的產品或技術知識,這對我們在產出行銷內容時,相對也會增添難度。因此,對於這些採購經理,也許不適合太深入探討某項技術,反而是「如何增加網路安全ROI (投資報酬)」或是「網路安全從防火牆開始」等主題,會更引發他們的興趣。

 

搞懂你的顧客之後,揣摩他們工作上或生活上的情況、找出他們還未發掘的需求,就可以開始對他們說故事了。別忘了,即便身處B2B產業,你銷售的對象依舊是人,因此說一個真實且具人性化的故事吧。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大行其道,但甚麼樣的內容才算有趣? 才能吸引你的客戶? 在構思內容時,我們往往有很多想法,卻可能千頭萬緒,不知如何開始。如果你也苦於踏出第一步,不妨先利用下方這張Quick Idea List,從十個方向,激發你腦中的想法,讓你更輕鬆地與使用者展開對話。

 

1.    解決問題 (How-To)
例如: 「五步驟達成xxx」; 「如何避免陷入xxx」,這類內容因為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他們遇到的挑戰,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因此比起一股腦地將產品訊息丟給客戶,這種方式反而更能引起客戶共鳴。

2.    說故事
凡是案例分享、客戶證言都算是這一類。說一個簡單的故事,聊聊該案件客戶遇到的問題或挑戰,以及提供給他的服務。透過分享的方式,拉近與使用者的關係,順便傳達產品的價值。但別忘了,這還是一篇故事,所以盡量讓內容簡單、易懂、有記憶點,使用者一定願意再回來多聽一點故事的。

3.    經驗分享
例如: 「你曾經遇過xxx的情況嗎?」,這與前述的How-To內容不太一樣,而是改用輕鬆的口吻,討論客戶平日工作或生活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而帶出解決方法,這樣的分享,可以為你的產品或品牌增添人性化,並拉近你與客戶間的關係。生意是長久的,客戶也需要長久經營,透過長期經驗分享,一定能建立你與客戶間的信任。

4.    最佳典範 (Best practices)
例如: 「提高生產力三大要素」,這類內容偏向專業分享,對於B2B產業而言,更是塑造專業形象的主要操作手法。在此,若能使用使用者的語言,如產業專用名詞(jargon),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迴響。

5.    比一比
與產業界最具標竿性的對象做比較,利用幾個簡單好記的數字,再搭配圖表 (infographics),就能讓使用者更清楚比較結果。

6.    好用的小工具
找出使用者在工作中會遇到的困難,也許是複雜的計算、繁瑣的手續,或是缺乏某些指引。如果可以適時提供一些有助的小工具,例如已內建公式的Excel檔、簡單易懂的流程表或說明卡,會讓客戶對你更死忠。

7.    下戰帖
例如: 「你的相機可以耐得住沙漠高溫嗎?」或是「你的電子產品可以在兩秒內重新啟動嗎?」。只要你的產品有勝出市場的優勢,都可以透過這類訊息傳達出去。

8.    競爭對手在炒作哪些議題?
這裡並不是要你去抄襲對手,而是從別人的內容中,也許可以激發新的火花。

9.    小測驗
把你想傳達的訊息,包裝在測驗裡,例如:「你是哪一型的使用者?」或是「從旅行方式看你適合哪一個機型」。這種輕鬆有趣的方式,可以讓人更容易記住你的產品。

10.    與專家對談
無論是一場座談會的精華摘錄,或是一對一的專家訪談,對於打造產品或品牌的專業形象皆很有幫助,若是能搭配訪談影音,更可增進可信度。當然如果沒有訪談機會,仍舊可以自問自答,找出幾題你認為客戶會關心的話題,寫成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也能達到類似效果。

 

最後一個小提醒,麥肯錫研究曾指出,品牌與客戶的互動多半是在多個平台交會、多次訊息交流後才會產生。因此內容行銷絕不是單次即可完成的,所以試著把你的產品訊息放在多個平台上 (網站、social media, 部落格等,第三方電子媒體等),且試著將不同型態的內容交錯使用,長期操作下來,一定能累積你的粉絲群,這些粉絲群就是你最佳潛在客戶!
 

 

文章標籤

viralmarke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